近日,我校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成功获批为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这将对于学校的新文科建设、特色科研方向凝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美育教育等带来巨大的动力。
本次基地评选是根据《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关于开展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申报认定工作的通知》而进行的,经过组织申报、材料审核、专家评审等环节,最终天津市文旅局公布10所高校基地获得批准。
我校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成立于2019年,坐落在天津科技大学河西校区艺术设计学院,是校级科研平台,现有团队骨干成员10余人,负责人为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张新沂。2021年成为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的智库联盟成员单位。中心成立以来一直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和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参与学科建设、优化研究力量,积累研究经验、拓展阵地建设、促进教研结合和学术交流。积极发挥设计学科的优势,立足天津,辐射京津冀,面向全国,重点对传统美术类和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深入调研和研究,形成学术成果,赋能文化创意产业,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大学美育教育。
所谓“为善如筑台,成功由积累”。近几年,依托艺术设计学院学科与专业优势,非遗研究中心团队完成纵向项目立项17项,科研经费共计85.36万。其中国家级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6项;局级项目5项;校级项目4项;完成横向项目7项,科研经费共计222万元。累计发表56篇高水平论文,其中SCI收录论文11篇。荣获天津市社会科学界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授权专利28项,其中实用新型专利7项,发明专利3项,外观专利18项。
团队成员2018-2020年与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合作,完成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调研60余项,采访艺人、拍照录像,助力建设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团队成员还多次举办非遗文创主题展览,组织60余件(组)非遗文创作品参加第五届“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并在天津美术馆举办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研成果对话论坛。
团队负责人成功策划2021年亚洲设计论坛,全国6万余人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方式参与设计论坛,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主持横向项目“非遗传承——津门百匠进社区”将书法、绘画、茶道和非遗技艺引进社区,丰富了老年人的居家养老生活,受到天津电视台报道并推送到学习强国平台。
我校非遗研究中心将从理论研究、人才培养、展示交流、资料采集、创意转化、传承传播等方面努力探索,做好非遗研究基地建设,不断丰富研究成果,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附: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关于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拟认定名单的公示